禁止入戶丨加緊建設社區充電站充電柜 解決居民電動車充電難題
電動自行車是老百姓常用的交通工具。在限制居民入戶充電的情況下,社區已經裝的電動車充電設備滿足不了居民的用車充電需求。怎么解決大家充電難的問題,提高充電安全系數,是需要重點解決的。
多方聯合,整治見效
不少居民為了給電動自行車充電,“自有神通”,有的將“飛線”從窗戶接到地面充電,有的將車推入走廊,不僅影響社區環境,也會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。
為解決小區電瓶車亂充問題,小區多次協調相關部門召開后勤聯動會議,聯合城管中隊、派出所、物業,對社區“飛線”、走廊充電、亂停放現象開展專項集中整治。
加建充電樁 “疏”導有方法
為了滿足居民的停車和充電需求。黨委、政府都對社區加大支持,不斷增設非機動車充電樁、充電柜,解決居民充電難問題。其中有適合場地的多層建筑至少會有一套充電裝置,高層建筑的地下車庫停車位兼有充電設備,這些智能集中充電樁采用掃碼和刷卡等充電方式,方便了各個年齡段的居民。它們還具有自動識別功能。當電池充滿電時,電池會自動斷電。
充電樁、充電站建成后,可以有效解決了居民亂接電線帶來的安全隱患,也會改善社區環境和秩序。
有社區的居民表示,安裝充電樁后,電動車充電方便了很多。 “只需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,價格不貴,很好。 ”
向前一步,安全增加
為根除電瓶車“進樓進房”的頑疾,需要形成長效管理機制。在樓道內安裝電梯控制系統。通過在電梯內安裝智能攝像頭,一旦檢測到電瓶車進入電梯就會報警并語音提示。
完善控制系統的功能,電瓶車進入后會啟動制動系統,使電梯門無法開動。關閉,電梯暫停運行。
同時,為提高地下非機動車庫的安全系數,鎮城市交通中心(應急中心)也率先探索安裝了煙霧報警裝置和灑水裝置。一旦發生危險情況,它可以提供預警和初步干預,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。接下來,將在社區安裝煙霧報警裝置和灑水裝置。全面鋪開。
社區將建立日常監督檢查機制,落實長效管理措施。 “電瓶車充電看似小事,卻事關民生。生活的滿足、舒適、安全,正是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的生動實踐。 ”